<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色彩风格

        【办案一线·荆门检察故事】网络迷情之神秘的“女友”

        【字号:      时间:2022-05-06      

          都说恋爱的人会变“笨”,这不,正网上热恋的邬某某,最近就遇到类似情况,被“女友”欺骗,差点人财两空,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甚至,为了帮助未见面的“女友”度过“难关”,多次向他人借款。     

          2021年10月20日,为打款给“病重女友”的邬某某,再次来到财务室准备借款时,引起了同事的警觉。 

           “老邬,你都借好几次钱了,怎么又借钱?”杨会计一脸诧异的问道。 

          “杨会计,过几天我就还,再帮帮忙。” 

          “不行,你都借了好几次了,已经让我很为难了,你借这么多钱干什么。” 

          “我有个朋友,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现在又病重了,很可怜,我想帮帮她”邬某某面露难色低声的说道。 

          “你该不会是遇到骗子了吧,现在网络诈骗很多的,你最好到派出所确认一下。” 

          “我们都聊了快两年了,不会骗我的,我和她都是单身,她是1987年的属兔,我是1970年的属狗,我们属相相合。”邬某某半信半疑的嘟喃到。 

          “你们一直都是网聊?你见过她本人吗?” 

          “没有,我不信她会骗我,她给我发过照片和身份证”邬某某低声回答。感觉到事有蹊跷,杨会计连忙将此事向领导汇报后,并一起前往当地派出所,民警查询后发现与邬某某网恋女子的身份证号码、照片和姓名本根本不是一个人,便告诉其极有可能被网络诈骗了,公安机关遂对该案进行立案调查。 

          顺藤摸瓜,案件却陷入迷局。 

          公安机关通过对邬某某网恋女友的微信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发现该微信号绑定的手机号定位显示为河北滦平,登记机主为当地的一名刘姓男子,于是组织警力奔赴滦平将刘某某抓获。本以为案件得以轻松侦破,但经审讯后,民警发现刘某某是一名电焊工,住在当地农村,家庭条件很差,年近四十岁仍未结婚,而且也是一名被诈骗的受害人。既然刘某某不是犯罪嫌疑人,那么这个网恋女友到底是谁?案件陷入了迷局。 

          几经波折,线索直指网约车司机。 

          经对刘某某进一步调查发现,其不仅在2019年添加了一个名叫“李梓涵”的离异单身女性好友,还早在2018年添加了一个名叫“郑洪杰”的离异单身女性好友,这个“郑洪杰”在取得某某的信任后,多次以给刘某某介绍女朋友、孩子需要钱治病等理由要其转账、发红包,直到2019年添加“李梓涵”的好友后,刘某某很快陷入爱情的旋涡为了博取网恋女友“李梓涵”的欢心,甘心按照女友的要求用自已的身份证办理手机号码和银行卡,然后邮寄给女友使用。 

          民警通过对微信号、手机号、邮寄地址、银行流水等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研判,认为“李梓涵”、“郑洪杰”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后通过技术手段发现部分诈骗钱款最终流向了一个年近70岁的老人名下经过摸排,发现该老人有一个44名叫李某某的儿子在北京开网约车,近期由于疫情回到了承德双桥老家,民警迅速出击在承德双桥老家将正在用变声软件与网友语音的李某某抓获,当场查获用于诈骗作案的多部手机等工具。 

          线索频传,案件顺利收官。 

          公安机关将李某某抓获后,鉴于其冒充离异单身女性诈骗的对象不仅仅只有邬某某和刘某某,于是发布了协查公告。很快,北京警方、河北平泉警方相继传来消息,另有多名被骗男子与东宝警方调查的案件有关联,民警遂奔赴北京、平泉等地,对另外多名被李某某诈骗的男子进行调查取证。 

          网络迷情,终归是人财两空。 

          该案移送东宝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经审查案件发现,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李某某冒充离异单身女性用他人手机号码注册了多个微信号,经常在微信发布虚假朋友圈博取同情,几乎全是有关自己离异后命苦、自己与孩子身患重病、需要爱心人士救助等伤情或鸡汤之类的内容,偶尔还会发布一些证明自己是女性的照片或视频。被骗的男子认为她身世可怜,长相也较符合自己的审美,加之双方在微信上聊的很投缘,逐渐确定了恋爱关系,尤其是她在微信上承诺不会辜负被害人的情意后,更让被害人产生浓烈的保护欲与爱意。尽管被害人均多次要求与她见面,却被她以各种理由“放鸽子”,但在一声声“老公”、“亲爱的”等甜言蜜语和欲望的诱惑下,被害人依然每天对她嘘寒问暖,哪怕自己的生活过的十分清贫,也要满足她的要求不断给其转账,终归是人财两空。 

          经统计,李某某通过上述手段诈骗他人财物共计40余万元。 

          例如孙某某先后46次给其微信转账共计1.7万余元。周某某先后47次给其微信转账近5万元。邬某某先后143次给其微信转账共计29万余元,其中除少部分资金为邬某某自己多年积蓄,其余大部分资金均为网贷或向亲戚朋友所借。刘某某当电焊工每赚到一些钱,都会优先满足网恋女友的要求,李某某先是假冒“郑洪杰”的身份,45次诈骗刘某某近3万元,之后假冒“李梓涵”的身份,47次诈骗刘某某近3万元。 

          贪欲犹如蝙蝠,在黑夜中翩翩起舞。 

          在检察官提讯时,李某某供述了其犯罪经过。2016年下半年,李某某还在北京跑网约车,由于独自北漂的生活太过辛苦、枯燥,且与妻子感情不和,心烦意乱的他结识了一些朋友,加了一些非法微信群,购买了有群发功能、变声、聊天话术模板、聊天机器人、微信抢红包、语音转发等功能的外挂软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其使用女性身份注册微信使用外挂软件,便有男子主动加好友搭讪,李某某刚开始用软件变声功能与这些男子聊天打发时间。没过多久,便有男子想要与其视频和见面,并给其发了微信红包,李某某第一次尝到甜头后,其贪欲一发不可收拾。由于跑网约车很累、挣钱很不容易,加之其发现离异带孩子的女性更能博取陌生男子的同情,李某某便想到在微信朋友圈冒充女性发布有关离异后的生活、自己与孩子身患重病、需要爱心人士救助等内容,以此在网上吸引男子骗取钱财。 

          认罪认罚,助推案件追赃挽损。 

          经过检察官的释法说理,李某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懊悔不已,当谈及其年迈多病的父母以及辍学打工的儿子,李某某更是声泪俱下、悔不当初。检察官向李某某认真讲解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追赃挽损的规定,李某某表示愿意认罪认罚和退赃争取从宽处理,其供述自己诈骗的钱财一分未花,并供述了赃款的下落,检察官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对全部赃款进行查扣冻结,依法定程序返还被害人。最终,案件起诉后,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并于4月21日,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某有期徒刑七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八万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由于工作繁忙、朋友圈子狭窄、经济条件限制、知识学历差距等原因,一些人渴望通过网络找到契合自己的“另一半”,此时要谨防“桃色陷阱”,不要轻易相信虚拟网络另一端的甜言蜜语和照片,也不要因此产生爱情的幻想和错觉,更不要轻易汇款转账,“花非花、雾非雾”,因为你不清楚网络的另一端是男是女、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总之,在交友中,既要谨防上当受骗,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切勿违法犯罪。

        (作者:荆门市东宝区检察院 熊振威)